?
理論研究

理論聚焦

當前位置:首頁 - 理論研究 - 理論聚焦

論改革成本
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5-28作者:王東京來源:《學習時報》分享到:

我在本專欄曾發(fā)表《改革40年回望》,該文根據(jù)自己的所見所聞,對中國改革歷程作了粗線條勾畫。改革今天已進入攻堅期,未來改革該怎樣推進?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“要削減制度性成本”;并強調(diào)“要做好為改革付出必要成本的準備”。我理解,改革需從制度成本與改革成本兩個角度謀劃,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改革方法論。

顧名思義,所謂制度成本不是生產(chǎn)成本,而是交易成本;具體到改革層面,則是指體制運行的交易成本。我們知道,任何一種體制運行都是有成本的。用計劃配置資源會產(chǎn)生交易成本,用市場配置資源也會產(chǎn)生交易成本,而一種體制是否需要改革,直接判據(jù)就是體制運行成本的高低。中國從計劃經(jīng)濟向市場經(jīng)濟轉(zhuǎn)軌,說到底是計劃配置資源比市場配置資源的成本高。

馬克思早就指出:生產(chǎn)關系和生產(chǎn)力、上層建筑和經(jīng)濟基礎要相適應。這是說,若一個國家出現(xiàn)了不可調(diào)和的階級沖突,表明上層建筑已不適應經(jīng)濟基礎,此時就應變革社會制度。從體制層面講,若一個國家體制運行成本過高,表明體制已不適應生產(chǎn)力發(fā)展,要降低體制成本,就得進行體制改革。

是的,體制是否改革需看體制成本;而體制怎么改,則要看改革成本。何為改革成本?簡單講是由改革產(chǎn)生的交易成本。改革要變革體制,勢必要對現(xiàn)存的利益關系作調(diào)整,在有人受益的同時,也難免會有人利益受損。受益者支持改革,受損者卻可能反對改革。為了減少改革阻力,就需要去說服、協(xié)調(diào)、安撫那些利益受損者,而由此產(chǎn)生的交易費用,便形成了改革成本。

應該追問的是,體制怎樣改為何要看改革成本呢?對此我們不妨從以往的改革實踐中去尋找答案。舉世公認,迄今為止中國的改革有三大特征:一是以分領域改革為主,率先從農(nóng)村突破;二是以漸進式改革為主,分步推進;三是摸著石頭過河,不斷試錯。想問讀者,我們的前期改革為何會具有上面三大特征?我的看法,這一切皆與改革成本有關。何出此言?讓我分別作解釋。

在我看來,中國改革率先從農(nóng)村突破,是因為土地承包的改革成本低。讀者想想,將土地承包給農(nóng)戶,農(nóng)民可以受益而其他人未受損,他人也就沒有理由反對。這種無“負外部性”的改革,經(jīng)濟學稱為“帕累托改進”。既然是帕累托改進,改革成本當然會低。事實確也如此,從1979年到1982年,短短3年土地承包就推廣到了全國。

再看漸進式改革。中國選擇漸進式改革,其實也是因為改革成本。說得明確些,是改革成本太高無力一次支付,只好分期支付。舉國企改革的例子。要將國企改造成“自主經(jīng)營、自負盈虧”的市場主體,那么就得允許企業(yè)減員增效,可改革之初我們不僅未建立社保體系,勞動力市場也未開放,企業(yè)要是從減員下手,阻力可想而知,改革成本一定會很高。

正是高成本約束,國企改革所以不得不分步推進?,F(xiàn)在回頭看,當初政府從放權讓利起步,先讓企業(yè)搞承包經(jīng)營,然后進行公司制改造(建立現(xiàn)代企業(yè)制度),再到今天實行“混合所有制改革”,這樣一步步深化,不過是在分攤改革成本。由此想多一層,不單是國企改革,諸如價格體制改革、投融資體制改革、外貿(mào)體制改革等皆采取漸進方式,歸根到底也是為了分攤改革成本。

是的,改革成本高,改革就應該漸進??筛母餅楹我^過河呢?其中一個重要原因,是某些領域改革成本不僅高,而且還具有不確定性。由于事前無法對改革成本作預估,逼不得已,改革只能邊改邊試,方向改對了繼續(xù)改,方向沒改對就退回來再作新的嘗試。

以政府機構改革為例,去年機構改革大獲成功,我認為是以往改革反復試錯出的結果。早在十八大前,我們已經(jīng)改了7次機構,可令人遺憾的是,每次改革后皆出現(xiàn)了機構越簡越臃腫、冗員越減越多的怪象。究其原因,是行政審批權在背后作祟。有鑒于此,十八大后中央釜底抽薪,大手削減行政審批。審批權小了,改革成本也就低了,于是才有了本次機構改革的完勝。

寫到這里,讀者應該明白以往改革為何會有三大特征。事實上,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,也可從體制成本與改革成本的角度去領會。如果說以往改革主要是分領域、漸進式和摸著石頭過河,而全面深化改革則主要是突出系統(tǒng)性和頂層設計。分領域改革八仙過海,改革往往不平衡,從而導致體制出現(xiàn)短板。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補短板,以進一步削減體制成本。

再從改革成本角度看,經(jīng)過多年分領域改革,那些容易改、好改的都改了,現(xiàn)在剩下的是難啃的硬骨頭。隨著改革難度加大,改革成本升高,部門改革動力在遞減,甚至有部門已不愿再改。然而問題在于,若不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,整個改革就有可能前功盡棄。正因如此,習近平總書記強調(diào)要做好為改革付出必要成本的準備。

最后來說頂層設計。全面深化改革是系統(tǒng)、協(xié)同性改革,改革要系統(tǒng)、協(xié)同,當然離不開頂層設計。不過讀者要注意,頂層設計并不排斥基層試驗,前提是要把握好頂層設計與基層試驗的邊界。兩者的邊界何在?總的原則是:但凡不存在負外部性的改革,應鼓勵基層試驗;而具有負外部性的改革,則必須由中央頂層設計。


  • 中共安徽省委黨校微信公眾號

  • 省委黨校智慧校園APP

Copyright ? 2011 中共安徽省委黨校. All Rights Reserved.        Designed by Minggao

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       皖ICP備06012118號-1         皖公網(wǎng)安備 34011102001196號

通訊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301號 郵編:230022